發布日期:2011-04-11瀏覽次數: 次信息來源: 邱伏生
“九個部門管不了一頭豬!”雖然有調侃之意,但卻是對于當前中國食品供應鏈管理缺失最好的評價和最形象的說法!
“一旦供應鏈上的理論需求可能擴大,那么實際需求也會真正擴大?!边@是供應鏈管理理論著名的“Towill‘s 定律”,細化解釋為:“由于供應鏈上各個環節的利益導向、管理、庫存、信息、企業(文化)背景與心理等的變化以及對變化的反饋與響應的滯后,引起供應鏈上總體需求的層層放大?!?/span>
當這種需求轉變為供應鏈環節中某些“無良分子”們過分追求利益的需求的時候,那么,這種放大就讓人不寒而栗了!尤其是當這種“分子”們越多的時候,我們就基本上處于災難深重中了,吃任何東西的時候都得想想“能吃嗎?”“吃了后會如何呢?”……惶惶不可終日。
記得幾個非常冷的笑話,說
1. 昨晚踩了一條美女蛇,它反身咬了我一口,沒過一會,蛇全身發抖,口吐白沫,轉眼就掛了。我朝他吐口沫,鄙夷對它說:老子從小喝三聚******牛奶、吃吊白塊面粉、用地溝油炸的油條、蘇丹紅腌的紅心鴨蛋、避孕藥喂大的黃鱔、打激素的雞和注水的肉,從小還打過假冒的疫苗,我早就百毒不侵,你敢咬我,真是找死!”
2. 三鹿董事長說:我是清白的,企業也是清白的,去問問供奶的農民吧。
2.奶農說:關我鳥事,又不是我產的奶,問奶牛去。
2.奶牛說:我吃的是草呀,問草去。
2.草說說:關我屁事,是土壤的問題,問土壤去。
2.土壤說:關我鳥事,是旁邊河水污染,不干凈。
2.河說:污染原因是因為中國男足來我這洗過腳了,你問他們去。
2.中國男足說:我們都是從小吃三鹿奶粉長大的。。。。。??!
說的什么事?就是食品的供應鏈整合和監管已經到了影響國計民生的地步。
其實,按照國家相關部門的說法,他們在監管。
但是,監管的如此嚴格,怎么還要出事情?
何況,還有雙匯“十八道檢驗”關?
要我說,就是食品沒有按照供應鏈的模式來規劃、整合和監管,而是非專業的管理模式,還有“鐵路警察,各管一段”的思維。
第一、中國的食品行業本來就是良心的行業,所以,我們假設人們都是“有良心的人”,所以,食品鏈(注意不是食物鏈)就任其流通,結果就難免出問題。--問題是現在“無良的人”越來越多,何況,整個供應鏈上,假設食品要經過100個人(環節),如果其中的任何一個人“無良”,那么其他99個人的善良,也抵不上一個人的惡劣,這條供應鏈就毀了。三鹿揭幕之后,三年來三聚******,神出鬼沒魅影頻現,乳企聲譽不說聲名狼藉,至少也讓人不敢恭維??址枪喂钳煻?,實難恢復元氣?,F在雙匯又落入了同一個坑,雖然坑名有別,但不管是叫“三聚******”、“瘦肉精”還是“地溝油”,對“食品安全”四個字的殺傷,對民眾心理造成的負面影響,對監管部門公信力的挫傷,都是一樣致命的。
第二、食品供應鏈規劃,誰在規劃?誰能夠規劃?規劃的深度有多少?
第三、食品供應鏈上要生產和流通食品,那么,誰在生產?誰在流通?他們是否奉行了食品供應鏈的準則?--我們是否有食品供應鏈準則?
第四、食品供應鏈上的監管,誰在監管?如何監管?面積這么大,覆蓋面如何?主動監管還是被動監管?執行標準在哪里呢?監管若不給力,想一味依仗企業自覺、商業倫理和行業自治,更像個笑話。所以,監管真要亮劍,就從誠心擔責,自愿補漏開始吧?!熬琵堉嗡笔奖O管,導致權責嚴重不對等,從以上兩個部門的推諉中,我們甚至看不到他們有什么“責”,好像誰都滿懷憂郁,一臉無辜。有利則利益均沾,有責則互相推諉,這樣的監管體系,怎能杜絕“健美豬”?這難道不是最大的監管漏洞嗎?而比這更大的漏洞在于,一長串的監管鏈條上的監管部門,似乎還是一副不愿擔責,不愿補漏的無辜而冷漠的表情。這才是食品安全最令人心傷的致命漏洞。
第五、出了問題,至少應該召回吧,我們召回了嗎?如何召回?你能夠在第一時間追溯和查證到嗎?為何不能?想想豐田模式,豐田“剎車門”事件,正好告訴了人們,人家的供應鏈的優越性,因為他們能夠準確的召回,使得人們對他的信賴得以持續甚至加分。想想我們沒有聽說過食品、醫藥、汽車、家電、電子的召回,難道是我們的過程控制非常好嗎?NO,是因為我們的供應鏈根本沒有可追溯性,無法準確召回,所以,才有一而再再而三的問題食品出現!有人說,我們也召回了??!--但是你準確了嗎?你的召回如何證明不是呼嚨媒體和欺騙民眾?當然,也有可能就是用一部分另外的產品的應付--因為召不回!“此物非該物!”
第六、就出現了各類事故的食品企業而言,到目前為止,比較著名的只有三鹿不見了,其他的還有誰?為何?因為據說是三鹿毀滅是因為死了不少人,“無法收拾”,現在有多少事故真的讓大家看到死了人呢?--犯罪成本太低了!
第七、任何一條供應鏈最終都要表現到消費者對他的承諾兌現能力和信心表現上,當民眾沒有基本的信任的時候,那么,供應鏈規劃、監管、運作,在民眾心里都是浮云!自從三鹿領銜的三聚******風波,攻破了公眾對明星企業、“免檢產品”的心理安全防線后,明智的民眾對此類大企業已有一定的免疫力了。所以,“健美豬”能連闖雙匯“十八道檢驗”關,民眾也不會分外訝異。問題是,當整個乳品行業深陷泥淖的時候,九陽豆漿機賣瘋了!最近的貝因美上市了,因為他們說“我們沒有三聚******!”
第八、供應鏈環節之多,恐怕連監管者自己也不知道,生產者、流通者不想知道,也不必知道,消費者不知道—他們只知道最后的使用是否好而已。而雙匯集團內部人員解釋,所謂“十八關”確實存在,但只是對內而言,換言之,外部流通環節對食品安全未必設有這么多關卡。而以河南為例,至少針對“瘦肉精”的監管,從養殖、屠宰、流通、藥品銷售到相關案件偵破,都還是有監管要求的。但是濟源“瘦肉精”事件卻諷刺地告訴我們,現實中這些監管環節似乎都環環相扣地默契地“卡殼”了。是什么讓不同流程的監管者同時“閉眼”?何況問題還可能出現在“第零道關”、“第十九道關呢”。
…
我們來看看現實。
1. 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有關負責同志指出,國家明令禁止在生豬養殖中添加"瘦肉精",對發現的非法制售"瘦肉精"的窩點和渠道,必須堅決查處、依法打擊;部分生豬養殖戶明知禁用、人為添加,主觀惡意顯而易見,社會危害極大,必須依法嚴懲;一些地方對"瘦肉精"非法制售使用行為疏于監管、嚴重失職,導致"瘦肉精"流入生豬養殖環節,造成嚴重后果,必須依法依紀嚴肅追究責任,決不姑息;更為嚴重的是,少數動物檢驗檢疫人員執法不嚴、有法不依、徇私舞弊,與不法分子沆瀣一氣,給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極大隱患。必須毫不手軟、依法嚴懲。
2. 赴河南督導調查的農業部官員表示,只要是抽檢自然會有漏洞,“瘦肉精”事件暴露出整個監管鏈條上的缺陷。(《新京報》3月20日報道)
在實際操作中,按百分之幾的比例對生豬實行“瘦肉精”項目抽檢,難免有“漏網之豬”。然而,據介紹,全國每年出欄生豬6億頭。應對這樣龐大的生豬生產和供應量,實行全部檢測或者高比例檢測難度很大。所以,確保大規模生豬生產供應的順暢,對生豬實行抽檢勢在必行。
況且,抽檢是最為常見的檢測方式,不僅用于“瘦肉精”檢測,也通用于各類產品檢測和管理工作中。如果說,抽檢自然有漏洞,豈非所有實行抽檢的產品質量都無法得到保證嗎?
其實,抽檢作為一種常規檢測方式,以統計學原理為指導,具備足夠的科學性、可行性、完善性。只要監管部門不走過場,嚴格執行抽檢的程序和手段,并以檢測實效為指導,適當調整抽檢的比例、頻率,“健美豬”躲得了初一也躲不過十五。抽檢2%比例太低,不能調整到3%或者4%嗎?一個月抽檢一次頻率太低,不能調整到十天或者半個月抽檢一次嗎?把抽檢的方式當做天然漏洞,號錯了“瘦肉精”問題的脈。
3. 河南省政府表示,一定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領導同志重要批示精神,堅決查處"瘦肉精"生豬,全力封堵含"瘦肉精"豬肉和豬肉制成品流入市場;堅決查處非法制售使用"瘦肉精"行為,加強對豬飼料生產經營環節的監管;堅決查處違法犯罪分子,對相關責任單位和責任人依法依紀嚴格責任追究。
4. 日前,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會同公安部、監察部、農業部、商務部、衛生部、工商總局、質檢總局組成的聯合工作組到達河南省后,向河南省政府傳達了國務院領導同志重要批示精神,聽取了當地政府關于案件進展、生豬排查抽檢和"瘦肉精"整治工作情況的匯報。隨后,聯合工作組赴實地督促案件查辦,查看生豬養殖和屠宰環節,調查地方政府和監管部門履職情況,指導責任追究工作。
5. 下一步,聯合工作組將按照國務院領導同志的要求,督查督辦,堅決徹查違法案件,嚴肅追究事故責任。
6. 據了解,濟源雙匯公司已于17日起召回市場流通產品。截至目前,已召回肉制品2000多噸、冷鮮肉70多噸。(3月20日《新京報》)
一頭豬的監管難題,正進入讓消費者一頭霧水、心驚膽戰的深水區。
這一切都表明,必須優化食品全鏈條,從規劃、設計;生產、流通到監管鏈條,整合監管力量,才能堵住監管漏洞。
必須優化食品供應鏈,優化監管鏈條,整合監管力量,才能堵住監管漏洞。當然,監管鏈再怎么優化,如果執行力不行,一切都白搭,放心肉就真的只是在理論上放心,在現實中始終擔心了。
國家十二五規劃中,關于醫藥生產和流通,有以下的要求:
制定和完善食品藥品安全標準。
建立食品藥品質量追溯制度,形成來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證、責任可追究的安全責任鏈。健全食品藥品安全應急體系,強化快速通報和快速反應機制。加強食品藥品安全風險監測評估預警和監管執法,提高監管的有效性和公信力。繼續實施食品藥品監管基礎設施建設工程。加強檢驗檢測、認證檢查和不良反應監測等食品藥品安全技術支撐能力建設。加強基層快速檢測能力建設,整合社會檢測資源,構建社會公共檢測服務平臺。
強化基本藥物監管,確保用藥安全。
從2011年4月1日開始,國家基藥開始推行代碼共享,要求在全部過程可以追溯和查證。
------這是供應鏈管理一體化監控的思想